2021, 2(1):4-18. DOI: 10.12329/20969368.2021.01002
摘要:康熙八年(1669)《皇城宫殿衙署图》是现知最早的有关古都北京皇城建筑布局的皇家舆图。1934 年刘敦桢先生在国立北平图书馆获见该图,惊叹为推求北京皇城宫苑明清交替之状不可或缺的稀有秘笈。旋因避祸战乱,该图自 1935 年 11 月后历尽坎坷,辗转流徙,直到 2008 年方现身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学界长期无缘利用,滞碍了相关研究。2013 年天津大学幸获高仿复制版,大量细节得以认知。为裨益学术,便于利用,本文综罗相关文献,谨以发现、流转、诠读、歧见、新识诸项,概略归纳有关该图的研究心得,奉呈并叩教方家。
2021, 2(1):19-29. DOI: 10.12329/20969368.2021.01003
摘要:本文以石印丁本《营造法式》书末附录为基础, 并搜集附录所遗史料,加以梳理排列。对《营造法式》作者李诫家世及生平,石印丁本《营造法式》的保存、传抄情况,陶湘《识语》中所提其综合诸版所出版《营造法式》 之版本依托情况,及傅熹年《营造法式合校本》所依托版本情况,分别列以表格。并结合陶湘《识语》等,对当下学界有关《营造法式》作者名称究为李诫、李诚之辩,增加一点资料。
2021, 2(1):30-36. DOI: 10.12329/20969368.2021.01004
摘要:刘敦桢先生《大壮室笔记》等系列论文所论述的周制“前堂后室”格局的延续性问题,是隐含在建筑史中的一条内在线索,对研究礼制影响下建筑形态的演化有重要意义。结合相关史书记载和近年来的考古成果进行延伸考察,笔者推断堂室格局及其功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分化,出现了“前后殿、东西堂”的组合形制,而在主殿 (前殿)内部及士大夫住居的“厅事”等礼仪空间中仍见维持旧制。
2021(1):37-45. DOI: 10.12329/20969368.2021.01005
摘要:本文以 13—19 世纪镰仓建长寺木匠世家河内家族流传下来的建筑技术书籍《镰仓造营名目》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其中记述的禅宗样斗栱的构成与设计方法,继而将其与中国建筑技术书清《工程做法则例》进行了比较研究。 最终确认了中日均有以栱木尺寸为基准单位进行设计的做法,而使用等距控制线以及使用椽子尺寸为基本尺寸单位等做法为日本改进之后的日本化技法。
2021, 2(1):46-57. DOI: 10.12329/20969368.2021.01006
摘要: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技术发展进程中,柱脚构造做法始终是一重要节点,而柱脚构造做法中,地栿又是一重要而关键的构件。本文以柱脚构造做法的线索,梳理辨析地栿及其关联构件的性质、特色,探讨柱脚构造做法的相关问题及其在木构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并希望以此特定视角,认识中国古代木构技术发展的特色。
2021, 2(1):58-75. DOI: 10.12329/20969368.2021.01007
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山西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的内檐彩画。文章基于 2015—2017 年间的数次实地勘察和高清数字化影像采集,全面记录彩画的现状信息,辨析和梳理该殿宇内檐现存的彩画样式及壁画中建筑形象上的色彩装饰,并从纹样形制、施绘色彩两个角度总结其特征及与 《营造法式》“彩画作”相关部分的关联。并以复原性摹绘的方式,试图尽可能还原开化寺大雄宝殿内檐各构件及整体彩画的理想效果。
2021, 2(1):76-85. DOI: 10.12329/20969368.2021.01008
摘要:苏州瑞光塔是南方地区宋代建筑研究的重要实例, 其建造时间为北宋景德元年至天圣八年(1004—1030)。不过,从瑞光塔现存建筑形制分析,其塔基、铺地、柱额、 铺作、天花、壸门样式等都存在后世维修的痕迹。通过整理瑞光塔的建造和维修历史,观察维修痕迹和构件叠压关系,梳理建造逻辑,可确定瑞光塔在两宋时期经过了北宋宣和和南宋淳熙两次较大规模的修缮工程,且两次修缮因出资者和修缮目的不同产生了修缮位置和修缮方式的差异。
2021, 2(1):86-99. DOI: 10.12329/20969368.2021.01009
摘要:北京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组成部分, 历史上盛极一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考证,对明清时期的 26 座北京私家园林作进一步的探究,梳理新的园史沿革资料,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园林布局、造园意匠作更多的分析。
2021, 2(1):100-109. DOI: 10.12329/20969368.2021.01010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闽东早期天主教堂的类型学研究来探究闽东天主教堂与乡土建筑的关联性。以内在的视角和类型学的方法,通过对关联性的溯源、教堂原型的选择机制及基型建构方式的研究,得出闽东近代早期天主教堂与乡土建筑均基于传统民间工匠体系,具有同构性的结论。 闽东近代早期“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有别于基督教本地化时期的“中国式”教堂,对此进行的研究,有助于推进对近代教堂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2021, 2(1):110-130. DOI: 10.12329/20969368.2021.01011
摘要:丹麦建筑师尤恩·伍重(J?rn Utzon)的合院住宅方案常在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相关研究与讨论中被提及。同时,国际上对其建筑艺术的成就认可度也逐渐提升。然而, 之前学者对伍重职业生涯的了解十分有限,尤其是相较于今天伍重档案(The Utzon Archives)所能提供的数据而言。 因此,本文根据该档案中记录的史料以及伍重家人与同事的口述,分析伍重的合院住宅方案如何深切反映了他的建筑哲学以及对现代住宅的想象,特别是从喜龙仁、阿尔瓦·阿尔托与林语堂的作品中所受到的启发。
2021, 2(1):131-144. DOI: 10.12329/20969368.2021.01012
摘要:18 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开始之后,英国涌现出各种理想城市的构想和实践,不绝如缕。其中,工业家离开城市新建工厂及附属的工人居住区,成为这一传统的重要内容,并以富有社会改革热情的“非国教宗”工业家的成就最为瞩目。19 世纪前期工业新村的布局仍类同城市中的连栋住房,至 19 世纪 80 年代利华建设阳光港村才统一考虑公共设施、道路形式、街道景观、住宅组合形态等,此后吉百利的伯恩维尔村和朗特里的新厄斯威克村又加以发扬和创造,在规划理念、设计手法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切实促使英国乃至西方社会普遍接受了带有花园的工人阶级住房的设计模式,并推动了田园城市思想的普及和田园城市运动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上述 3 处工人新村规划和建设的思想来源,考查其时代背景与作为 “局外人”的“非国教宗”工业家的建设目的,比较它们各自的规划特征及相互关联,缕析它们在现代城市规划形成过程中的影响。
2021, 2(1):145-157. DOI: 10.12329/20969368.2021.01013
摘要:南京中华门外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对面,有一座砖构穹窿顶的浴室建筑,俗称瓮堂。本文基于 2019 年该建筑的三维扫描测绘数据,对其形制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这座浴室应是明初作为大报恩寺的附属建筑建造的。这种砖构穹窿顶浴室建筑形制来源于西亚,元代开始进入中国内地,明清时期在江南地区广为流行。作为一种生活建筑,它见证了元、明时期中国和中亚、西亚之间丰富、深入的建筑文化交流。
2021, 2(1):158-160. DOI: 10.12329/20969368.2021.01014
摘要:
2021, 2(1):161-161. DOI: 10.12329/20969368.2021.01015
摘要:
2021, 2(1):162-176. DOI: 10.12329/20969368.2021.01016
摘要:
版权所有:建筑史学刊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总访问: